自愿性产品认证迎来黄金发展期
2016年12月2日,国家认监委召开工业产品认证工作交流与工作推进会议,部署加快推进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发布自愿性产品认证发展相关信息,分享自愿性产品认证优良实践,总结产品认证在创新发展、传递信任、质量提升、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亮点和经验,旨在推动产品认证跨越式发展,建设认证认可强国。
国家认监委出台政策加快发展自愿性产品认证,为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质量提升的要求,充分发挥产品认证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和结构优化的作用,帮助认证机构面向市场需求提升服务水平,2015年底国家认监委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鼓励自愿性产品认证的一系列促进政策,鼓励从业机构开发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的新型认证服务,多角度助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水平。
《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打造一批社会公信、具有广泛市场影响的自愿性产品认证品牌。为此,国家认监委将鼓励认证机构开发针对不同质量安全特性的产品认证类型,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智能制造、智能物流配送等新领域认证,加快建立低碳、节能、环保等绿色认证和标识体系,开发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认证标志标识应用技术,方便消费者和采购商识别验证。
《意见》同时提出,鼓励认证机构发展海外业务,大力开发国际认证市场,促进国际间认证检测结果互认,推动我国重大装备、高端制造、新能源生产设备等产业“走出去”,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信我国产品认证标准及认证结果。为了激发认证机构的创新活力,鼓励认证机构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认证标识、认证核心技术等采取法律保护措施。国家认监委将为认证机构开展的创新认证业务开辟“绿色通道”,对相关机构审批、认证规则备案、人员注册等专门制定快速流程,简化办理手续。
为了确保认证的公信力,国家认监委将要求认证机构建立质量责任追溯机制,自觉接受市场检验和社会监督,承担认证结果失实的直接责任和连带责任,并且设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布认证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