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买的东西比平时还贵?
12月12日,“双12”购物狂欢再度来袭,中国消费者协会推出了今年“双11”期间网络购物商品价格体验式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包括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在内的国内几大主流电商平台,均有虚构原价、先涨价再降价等类似的价格欺骗行为。16.7%的受监测商品的价格比平时还贵。
10月20日至11月25日,中消协组织志愿者以正常消费者身份,选购网络购物平台标注折扣力度相对较大、销售量相对比较多的商品价格进行调查取证,涉及天猫、淘宝、京东、苏宁易购、国美在线、当当网、亚马逊等13家网络购物平台,共监测533款商品,涉及服装鞋帽、手机数码、零食特产、化妆洗护、家居家纺、母婴用品、箱包配饰、图书音像、家用电器、运动户外、汽车用品以及其他日用品等12大品类。
体验结果显示,宣称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商品中,16.7%的商品价格在11月11日当天并不是近期低价,假促销、真误导等涉嫌违规行为大量存在,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先提价后降价、虚构原价,而促销价格反而比非活动期间价格更高;有的商品在网页先进行低价宣传,但实际销售价格明显高于宣传价格;有的通过设立较高额度的“好评返现”活动诱导消费者好评,以获得虚高好评率,干扰正常的信用评价机制。
中消协还公布了本次体验中发现的21个涉及虚假折扣、虚构原价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问题,将移送政府有关部门处理。
中消协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适应网络购物方式的价格法律规定,通过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分析等,加大对电商平台及其商家的价格行为监测力度,适时公布价格监测结果,严厉查处价格违法和价格失信行为,用完善的信用机制约束失信经营者。
中消协希望电商平台,建立健全价格审查把关机制,如实、全面记录、保存促销活动所涉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质量、售后等重要内容,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依法组织的监督检查,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进一步完善信誉评价体系,加强平台自身信用建设,不做虚假增信的炒信活动,不搞虚假折扣的失信行为,发现平台商家涉嫌违反相关价格法律规定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与举报,加大对违法失信行为的处罚;严守价格法规,实施明折明扣,不搞虚假促销,推行明码实价,公平有序竞争,兑现价格承诺,实实在在地让利于消费者。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要理性参与电商集中促销活动,要提前了解网购平台及商家的促销活动信息与交易规则,货比三家、按需购买,必要时可通过实体店了解相关情况,不要贪恋低价、避免冲动消费;注意留存网络购物凭据,保存好网上商品交易截屏、价格承诺以及与商家聊天记录等重要信息,并索取购物凭证,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及时主动维权。
来源:中国消费网
上一篇:亚马逊海淘“只退不换”,让人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