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内容

信用评级,何去何从?

时间:2020-04-15 21:45
阅读:797

在信用经济时代,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乃至一国与一国之间的合作、投资,离不开信用寸步难行。但现状是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着评级客观性不够、公信力不高、辨识度不强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应两方面下手:企业自律和行业监管,夯实基础为国内评级行业可持续良性发展。

近期,债券违约频发随之而来我国信用评级行业被推动到风口浪尖。信用评级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暴露受评对象违约风险大小。信用评级业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协助银行提高信贷质量以及提高证券债券发行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信用评级机构作为重要的市场监督机制,属于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信用评级定价功能更加凸显。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存量55.4万亿元,公司类信用债15.11万亿元。信用评级机构如果不能有效发挥其揭示风险的作用,可能会导致部分投资者遭受严重损失,甚至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当前,国内正力推资产证券化,这是个复杂的融资过程,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很多基础资产外界无法看到,并且有些信息和数据一年只发布一次,外界对于企业信用的高低只能靠评级来判断。一个良好的信用评级环境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稳定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监管,对促进资产证券化交易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
      从国际上看,虽然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债权国,但与西方评级机构百年发展史相比,我国评级业起步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国际上还没有建立起话语权。缺失话语权的我国金融市场,不断遭受被国际评级机构“压低”信用评级的困境,中国海外融资的成本也同时大大增加。
专家表示,无论是从国内现实需求出发,还是国际外部环境倒逼,都要求我国必须重视国内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超越式发展。
      信用评级,理应在信用基础之上建立。中国人民大学相关人士认为,改革开放这将近40年来,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成就很大。但值得警惕的是,社会信用体系已经被破坏的比较严重。信用体系的建设历程就是市场经济成熟的过程,那么,诚信建设就是信用评级体系的基础。

不少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对评级机构的监管比较松散,且为多头监管,不同的业务品种与不同的管理单位对应。同时,国内评级机构在对同一主体的评级往往缺乏连续性,往往是在交易主体有需要时才进行评级,未形成常态化的评级制度,加上各机构在评级方法、评级指标、信用级别设置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评级标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导致评级结果比较混乱,不利于识别和判断风险。

 

上一篇:ISO9001认证证书的难处有多难

下一篇:3C认证标示后面的小尾巴分别是什么意思

服务热线

15811121657 杨老师

15011237851 胡老师

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