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美的彻底
诚信促升社会价值。这个居住着4000居民的小岛以零碳排放项目的成功实践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岛上出产的有机土豆远近闻名。岛上的农民把优质土豆等农产品摆放路边,标好价格,进行无人售卖,而买家付款与否全凭自觉。不禁纳闷:要是有占便宜的顾客怎么办?同行的丹麦媒体工作者艾弗·尼尔森(IverN ielsen)说:“这种交易方式在丹麦农村一直存在,非常普遍。大家都习以为常,绝大部分人都遵守这样的契约。诚信是丹麦人的立身之本。”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 E C D )201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丹麦居民的相互信任指数高达89%,远超O ECD的平均水平59%,居全球之冠。诚信理念深深植根于丹麦人的心灵,“言而有信”是丹麦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严格的诚信体系也节约了社会运行成本,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不仅农村这样,城市也是如此。首都哥本哈根等大城市的许多超市里收银台都没有收银员,由顾客自己在自动收银机上扫描商品的条形码和付款。多台自动收银机同时工作,只需要一位超市工作人员来帮助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的顾客,这种营业方式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之所以在丹麦通行,也是得益于整个社会优良的诚信机制。
丹麦奥胡斯大学政治学教授格尔特·斯维德森(G ert Svendsen)说:“诚信是丹麦社会的一个巨大财富,是市场经济活动的润滑油,市场参与者彼此之间充分信任对方不会欺诈或钻空子,这样就省去了大量的反复研究和审核繁琐合同条文的时间和精力,合作变得更加轻松和高效。”
斯维德森认为,丹麦高税收、高福利的社会制度依赖于并有助于高社会诚信度。他说:“因为较好的社会保障以及税收制度,相对来说,人们不会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做出违背信义的行为。相反,当人们觉得社会上其他人在偷税漏税、背信弃义,他们就不会愿意支付高额税单,高福利制度也就无从维系。”
失信者寸步难行。在丹麦,社会信用交易非常普遍,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大到银行贷款买房买车,小到缴电话、水电费,都跟信用挂钩。诚实守信的人可以畅通无阻,而失信者违法者寸步难行,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因此,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尽可能避免留下负面信用记录。
严厉的失信惩罚机制也有效地制约了违信行为的发生,让社会信用体系发挥到最大作用。比如,在哥本哈根,一张公交车票价格为24丹麦克朗(约合4 .3美元),乘客可以在1小时内乘坐和转乘市内的火车、地铁、公共汽车等各种交通工具,车站没有检票口及检票人员,购票全靠自觉,但是巡查人员有时会抽查,一旦被查获逃票,将被罚款750丹麦克朗(约合133 .3美元),是车票价格的30多倍。若两次催款后仍不交罚款,不仅会被社会征信体系记录在案,而且可能面临最长两年的牢狱之灾。
社会信用记录贯彻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价值体现在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为了有效地规避风险,商家一般都不愿与有负面信用记录的客户交易。一旦出现负面信用记录者,贷款买房买车都不会被批准,不可以分期付款购物,处处受到制约,想办任何事都举步维艰。信用至上价值观反映到社会的每个环节,只要有一处失信,就会被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失信代价太高,你会得不偿失。
下一篇:互联网信用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