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内容

终于发现问题!

时间:2020-04-15 21:47
阅读:724

年底将至,又迎来消费旺季,线上线下种种促销活动此起彼伏,激发着人们“买买买”的欲望。在购买的大潮中,这其中,有些现象值得探讨:

中国制造的高性能电饭煲,却不在“出生地”售卖;一双国际知名品牌的运动鞋,“漂洋过海”买回来的比国内市场买的更耐穿;境内企业制造的牛肉丸,外销品质水准较内销高出一个档次;国外品牌的同款小汽车出现质量问题,全球召回时唯独“中国例外”……

不少消费者发现,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国内看到的、买到的,品质往往比国外“差点意思”。那么,我们是不是成了全球市场的“品质洼地”?中国消费者能不能享受同样的品质?更多的国内高品质供给在哪里?

品质“内外有别”普遍吗?

外销内销是两个标准、两条生产线,一流产品外销、二流产品内销,这在国内一些行业似乎成了“惯例”;有的国外品牌在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搞双重标准,品质“内外有别”屡见不鲜。

“国外买的篮球鞋穿一年还好好的,国内买的穿俩月就坏了,质量差别真不小。”北京市朝阳区某高校大三学生徐伟对记者说。徐伟爱好篮球,去年出国时买回一双篮球鞋,虽是国外品牌,但产地在中国,穿了一年没出问题。经他推荐,一位球友在该品牌国内专卖店买了一双在中国生产的同款鞋。没想到,短短两个月后,朋友鞋子的减震气垫正式“报废”。

国内国外的球鞋质量差别有多大?徐伟又做了一次更精确的对比:他先托人从国外买回一双篮球鞋,又到国内商场买了一双同品牌同型号的鞋子。之后,他轮流穿着两双篮球鞋打球,结果国内买的鞋子半年左右“开帮”了,而国外买回的鞋子却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不得不说,这其中还真有文章。”

类似的事挺普遍。不少消费者经过比较后发现,有些产品和服务,国内市场的品质明显比国外市场“差一截”。这种品质差别,集中表现为几种耐人寻味的现象:

一些优质商品在中国生产,却不在国内销售

上海市杨浦区居民李娜前不久到日本旅游,带回一款在日本销售火爆的电饭煲。几次使用后,她感觉这款电饭煲在多功能性、煮饭美味度等方面,确实优于国内销售的很多电饭煲。细心的李娜发现,这个日本品牌的电饭煲底部,赫然贴着“MADE IN CHINA”的标签。“中国生产的电饭煲,在中国买得到吗?”李娜走访了上海苏宁、国美等多家大型电器销售商,却没看到这款电饭煲的身影。

手机、电饭煲、服装、鞋类、食品、智能马桶盖……国际市场上销售的众多产品都是“中国造”,然而,大量在中国“出生”的优质产品,却不在中国销售,而是直接被运往国外市场。中国消费者想要买到这些产品,不得不“追随”商品到国外兜一圈,花费更高的成本。

一些国内厂家的产品,外销比内销质量高一个档次

深圳市罗湖区居民关建经常到香港采购商品,尤其是食品。他发现,香港超市的很多蔬菜、鸡肉、猪肉等生鲜产品来自内地,品质却比内地市场的更棒。以牛肉丸为例,香港买回的牛肉丸,口感比国内超市销售的产品好。“配料无非是牛肉、猪肉、玉米淀粉等,但吃起来就是不一样。”关建告诉记者。

外销内销两个标准、两条生产线,一流产品外销、二流产品内销,这在国内一些出口行业早已成为“惯例”。拿食品行业来说,数据显示,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持续保持99%以上的高水准,而内销食品在“多年整顿”的背景下,合格率在90%左右。这几个百分点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些行业国际国内“不同线、不同标、不同质”的尴尬。

 

上一篇:ISO9000如何让消费者满意

下一篇:国务院最新发文提出:整合环保、节能、节水、低碳、有机等产品认证

服务热线

15811121657 杨老师

15011237851 胡老师

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