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内容

基于“标准化+服务”的标准化人才培养之三:“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

时间:2020-04-15 21:48
阅读:775

 2009年,中国计量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招收首批标准化工程专业第二学士学生,在培养方案中分别设置了标准化+“节能减排”“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3个专业方向。2011年,中国计量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增列标准化工程四年制本科专业并招生,首届标准化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分别设置了标准化+“食品”和标准化+“服务”,此后又增加了标准化+“材料”专业方向。本文以“标准化+服务”专业方向建设为例,分析探讨“标准化+”的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标准化+服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各国产业结构逐步向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倾斜是一个基本趋势,各国相继进入服务经济时代。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作为规范国际服务贸易的行为准则,在其内容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制定服务质量标准,对各行业服务提供者进行资格认证。服务标准化的目的之一就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为适应服务经济时代的来临,ISO1996年10月14日第27届世界标准日发出“呼唤服务标准化”的号召。

当前,标准化在支撑服务业发展所具有的潜力逐渐显现,服务标准化已经是国际标准化面临的一个新领域,是本世纪国际标准化的一个主要领域之一。在“多能(标准化)”的基础上培养“一专(服务标准化)”,通过“一专”,提升“多能”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开设“标准化+服务”专业方向是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的一种途径,是非常有必要的。

2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

根据前面论述,标准化专业人才一定是复合型人才,是具有一定的标准化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具备将生产活动中的各种单纯技术依据标准化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综合并进行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可以将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设定为:致力于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标准化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具备将生产活动中的各种单纯技术依据标准化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综合并进行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专业方向培养目标的设定

“标准化+服务”的培养具体目标应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标准化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与服务科学知识和技术融合,对学生进行标准化相关知识在服务业中应用的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以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为方法和手段,使其成为具有能够将标准化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延伸应用到农业、工业等产业领域的能力,具备将生产活动中的各种单纯技术依据标准化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综合并进行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上一篇: 广电总局局长聂辰席:网上网下导向管理一个标准一把尺子

下一篇:标准如何推动智能交通领域的物联网发展?

服务热线

15811121657 杨老师

15011237851 胡老师

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