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把CMMI变宝为废?
在 CMMI 模型中在存留了CMM阶段式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连续式模型,这样可以帮助一个组织以及这个组织的客户更加客观和全面的了解它的过程成熟度。同时,连续模型的采用可以给一个组织在进行过程改进的时候带来更大的自主性,不用再像CMM 中 一样,遭受等级的严格限制。这种改进的优势是灵活性和客观性强,弱点在于没有良性指导,一个组织或许缺少对关键过程域之间依赖关系的正确理解而片面的实施过程,造成一些过程成为空想,缺少其他过程的支撑。两种表现方式(连续的和阶段的)从他们所涵盖的过程区域上来说并没有不同,不同的是过程区域的组织方式以及对成熟度(能力)级别的判断方式。
CMMI 模型中比CMM 进一步强化了对需求的重视。在CMM 中,关于需求只有需求管理这一个关键过程域,也就是说,强调对有质量的需求进行管理,而如何获取需求则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在CMMI的阶段模型中,3 级有一个独立的关键过程域叫做需求开发,提出了对如何获取优秀的需求的要求和方法。CMMI 模型对工程活动进行了一定的强化。在CMM中,只有3级中的软件产品工程和同行评审两个关键过程域是与工程过程密切相关的,而在CMMI中,则将需求开发,验证,确认,技术解决方案,产品集成这些工程过程活动都作为单独的关键过程域进行了要求,从而在实践上提出了对工程的更高要求和更具体的指导。CMMI中还强调了风险管理。不像在CMM 中把风险的管理分散在项目计划和项目跟踪与监控中进行要求,CMMI3级里单独提出了一个独立的关键过程域叫做风险管理。
CMM/CMMI已是IT业界通用的过程体系,是一条提升软件企业产品质量、稳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它为软件企业带来的成功已经被许多国内、外著名软件厂商所证实,据SEI的统计表明,软件企业在实行CMM后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了35%;错误比率平均下降将近40%;平均成本回报率提升5倍。
纵观国内自1993年开始Motorola(中国)实施起,至后来的东软、金蝶、用友等公司纷纷实施CMM或CMMI,国内企业实施CMMI一时间方兴未艾。但是大部分的企业(近60%的企业)实施CMMI收效不甚理想,最终走向失败,究其原因有多种,例如EPG人员素质不够,EPG团队松散,仅为了得到一纸证书,而忽略了过程改进项目对企业本身的重要程度,种种这些原因其根本核心就是EPG组建。证优客作为全国CMMI咨询经验丰富的企业,可以为全国的企业进行服务,辐射遍及全国,证优客一个来自杭成的绩优股。
上一篇:CMMI成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