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体系认证进退两难!
从家具到餐巾纸,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天天使用的林业产品。在采购这些产品时,你可了解这些产品在采伐、加工的过程中,是否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或居民带来巨大影响吗?你会为那些被权威机构认证的环保产品多付钱吗?
尽管森林认证在我国已实施了十几年,数千家企业、林场参与认证,但多数投资都“打了水漂”,原本对认证效果满心期待的企业开始打退堂鼓。认证的产品因为采购成本和销售价格高,消费者普遍不接受,企业更不愿意生产。
看上去既有利于环境又有利于消费者,人人都会喊好,但一旦涉及到口袋里的真金白银,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3家国有林场中,派阳山林场是首家通过FSC-FM/COC(森林经营/产销监管链)森林认证的。陈青来说,当初申请FSC森林认证,是希望借鉴国际先进的森林可持续发展经验,也希望借助森林认证的品牌影响,增加收益。
“原来就知道种树、施肥、砍树。”陈青来说,但申请FSC认证后,大家开始意识到,那些稀有的高保护价值的树木不能砍,也不能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原来为了经济效益,大面积种植桉树等速生丰产林,但树种过于单一,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有害生物防治。
“中国大部分林区的森林经营水平很低,很多还没有达到可持续经营的标准。要把森林经营水平提高到可以认证的水平,需要更为高昂的间接费用。对于中国大部分森林经营企业来说,这种费用是难以承担的。”国家林业局一份调查报告称,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认证并不能带来市场效益,这使得企业缺乏应有的驱动力。
森林认证作为一种市场机制,是通过对森林经营活动进行独立评估,将满足可持续经营原则的森林及林产品,进行认证后进入木材生产和林产品贸易中,以保证从森林经营到林产品贸易的所有环节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目前,世界上比较有影响的森林认证体系包括: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体系(FS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森林认证认可程序体系(起初叫做泛欧森林认证体系,PEFC)、美国可持续林业倡议(SFI)、加拿大标准协会(CSA)、马来西亚木材认证委员会(MTCC)以及印度尼西亚生态标签研究所(LEI)等。其中,FSC、PEFC占据了全球森林认证市场约80%的份额。
FSC得到了购买者集团和全球森林与贸易网络的支持,具有较可靠的市场基础;PEFC由欧洲的私有林主发起,目前在世界上最大的认证林产品市场——欧洲市场的影响较大。
不过,由于FSC没有实现与中国森林认证体系互认,也没有在国家认证委登记,在国家林业局看来,FSC是非法的。“一个自己都是非法的组织,怎么能认证人家是合法的呢?”国家林业局一位官员说。FSC多年来坚持不与各个国家的森林认证体系互认,认证标准和认证机构由自己认定。
而依据我国《认证认可条例》,国际森林认证机构要在中国开展认证业务,须与中国的国家森林认证体系互认。
2007年,PEFC在北京建立了中国办事处。截至2012年6月,PEFC在中国颁发了163个产销链监管证书,PEFC同样没有与中国的森林认证体系互认。
与FSC相比,PEFC与国家林业局的关系甚好。2011年,中国正式成为PEFC国家管理机构会员,并有望在近期实现我国国家森林认证体系(CFCC)与PEFC之间的互认。
我国目前有近60亿亩林业用地资源,其中包括45亿亩林地、8亿亩可利用沙地、6亿亩湿地等,是18亿亩耕地面积的3倍多。
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人均木材消费量仅为0.3立方米,与世界平均6.7立方米的消费量相差甚远,林业生产力远未充分释放。
这一切都说明,中国森林认证市场空间巨大。目前,全国仅桉树林种植面积就达360万公顷,如果按照FSC每公顷8元的认证收费标准,仅此一项收益就接近3000万元。这还不包括每年的年审收益。不过,在国家林业局看来,“森林经营者聘请境外的认证机构认证,无论是直接费用还是间接费用相对而言都是比较高的。”国家林业局上述调查报告说。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石峰认为,中国必须积极推进自主森林认证体系的建设,以谋求加大在该领域的话语权。
除了建立自己的森林认证体系之外,眼下最要紧的是,愿意改变消费行为的消费者群体是否理解并接受森林认证,是否达到足够大的规模,能否催生切切实实的商机。
艾意凯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我国约75%的被调查者只愿为绿色产品支付不超过10%的溢价,约15%的被调查者愿为绿色产品支付超过20%的溢价,而这一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中国绿色家居环境技术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李洪帆介绍,今年6月,商务部出台了《绿色板材采购规范》,将于12月1日实施。该规范希望通过明确的标识,促使木材原料来源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无非法采伐木材。
李洪帆说,绿居委正联合国[微博]际权威认证机构SGS对符合《绿色板材采购规范》的企业及产品实行认证,对通过认证及检测的企业授权加贴“绿居材”或“绿家居”的标识,同时联合SGS以年审的形式对企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管,保证企业的绿色产品具有可持续性。
李洪帆认为,目前一些大型企业都具备了绿色板材及家居产品的生产实力,企业是否生产绿色环保产品的关键在于生产成本能否合理地转嫁到下游。
他介绍,《绿色板材采购规范》将绿色板材划分三个环保等级:G1、G2、G3。其中,G1属于无醛级,环保等级最高,其有害物质释放量不止远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比国际公认最健康的地板标准日本“F4星”要求的限值还要低。消费者可以参照标识进行购买行为。而贴标企业务必要通过FSC等国际认证机构的认证。
上一篇:云计算服务已经纳入三项认证的范围